祝宁想起贾彦青说的那些话来。果然是……很周全。就是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再出现!冥冥中,祝宁感觉这人应该也就是暂时消失,以后总是还要出现的。不过,要是案子已经查清楚了,她应该不会再被灭口了吧?这个问题太复杂,祝宁干脆抛到了脑后去,专心做月饼。烤炉祝宁也不搭,搭出来也用不好,所以干脆就用蒸的。类似于糯米糍那种。馅料就做最传统的五仁拌糖和面粉,猪油调的。这个味道也还行,就是有很大的缺点。比如不易保存,必须趁热吃。否则就会又干又硬。祝宁做了几个,当场分了之后,还是老老实实让罗妙珠去买两封油纸包的月饼来吃。结果,彭春林迟疑了一下,问祝宁:“为何不吃我们带来的?”祝宁一愣:“你们带了吗?”彭春林也是一愣:“你没看箱子里吗?”祝宁一拍脑袋:“还真没看完!”事儿这么多,一件接一件,还真忘了!于是祝宁去翻箱子,果然翻出了十几封的月饼——都是用纸包的,打开一看,居然是传统的酥皮饼。上头还用红色的颜料盖上了各种花纹印章。其中最好看的,当属牡丹花的。那一朵妍丽的牡丹开在雪白的饼皮上,别提多吸引人眼球。拿出去一问,才知道每个花纹都代表着里头馅是什么。譬如那个牡丹的,里头就是真正的牡丹花馅儿。祝宁惊呆了。然后拿出一块来掰开,自己一半月儿一半。香,真的香。既有牡丹花清淡的香气,又有甜香味,吃在嘴里也是甜津津的,带着花香味。彭春林看着祝宁吃牡丹花的饼,神色有些复杂:“你从前都不爱吃这个。说天天闻牡丹花,看牡丹花,还要吃牡丹花,都腻了。”祝宁神色平静对上彭春林的眼睛:“人总是会改变的。尤其是长大了之后。”况且,她是真第一次吃牡丹花的饼啊!从前只听说过洛阳牡丹,她既没时间去看,也没有机会去吃。现在倒是沾了原主的光了。彭春林听到这话,笑了笑:“也挺好。我记得还带了些牡丹花茶,还有牡丹花露,你回头都试试。原本是想着让你送人的。”觉得毕竟是县令夫人,或许交际时候用得上。但现在看来,却是用不上。不过,祝宁若是爱吃爱用,那也是好的。祝宁迟疑了一下,问了句:“家里是做牡丹花生意的?”彭春林这才有了一种祝宁真的是什么都不记得了的真实感。他心中微痛,面上却更温和:“是,家里做牡丹苗圃生意发家,如今牡丹花点,牡丹花茶,牡丹花露,还有牡丹皮,都做的。陆续也开始做一些别的生意。丝绸,茶,酒,药材,都有涉猎。”祝宁听着,顿时露出感叹:“那肯定是很赚钱了。”她这个小饭馆跟人家比,那就是芝麻和西瓜。彭春林笑了笑:“祝家更有钱。祝家就是做药材生意的,还做牛羊和皮毛生意。不过就因为这个,祝家大部分基业都在北方。”祝宁点点头,表示了解。也更明白为啥原主会在洛阳祖父家长大。估计也是为了原主将来能嫁得更好,不必留在苦寒的地方。而且一个卖花的,浑身香味。一个卖牛羊的,满身膻味——选哪个,都不用犹豫的。祝宁又是一番感叹。彭春林则是心疼。觉得自从嫁了人,祝宁真是吃尽了苦头。今日的月亮很亮,很圆。加上没有光污染,所以看着更加的美好和明亮。祝宁抬头看月亮,感叹:“今天也算是团圆了。希望明年,咱们余味馆这一帮子人还在一处过中秋。”她举杯,提议大家满饮一杯。就是饮酒时候,不期然想起了“贾彦青”来。心里忍不住咕哝一句:也不知这人到底叫什么。更不知道这会儿他到了目的地没有。不过,他那么缜密,既然敢冒充县令,想来也是有底气这件事情不会对他影响很大的。所以,应该不用担心他发现自己被她暴露后,气急败坏来报仇吧?与此同时,长安一百多里处的官道上,两匹骏马正在疾驰。却不是“贾彦青”和范九又是谁。管道上此时人烟稀少,安静无比。范九问“贾彦青”:“郎君,咱们今日是赶不上入城了。”长安城晚上是要宵禁的。一年也只有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不宵禁。“贾彦青”的马慢下来,他抬头看一眼月亮,叹一口气:“果然还是差了一点。”范九无奈:“您要不是非要办完那个案子再走,也不至于。”更不至于还要日夜兼程。“贾彦青”扫了一眼范九:“早个半日,晚个半日,也没什么紧要的。停下来歇一歇,煮碗面罢。”于是两人就停下来,直接在官道旁边的树林里寻了个干木材,又将水囊里的水倒入祝宁送的那个小铜锅里,取出挂面和肉酱来,就地煮饭。范九一面生火,一面感叹:“祝娘子做的肉酱真好吃。今日中秋,也不晓得祝娘子会做什么好吃的。”想着想着,范九甚至有点感觉自己口水变多了。“贾彦青”沉默看月亮,良久才淡淡道:“必是一桌子好菜,开怀畅饮。”虽然他的语气很平静,但事实上,范九听出了一点点的悻悻。就一点点。不多。但也足够稀奇的。范九偷偷看一眼自家郎君,不敢戳破,更不敢取笑。只是嘴上附和一句:“那肯定的,有祝娘子在,逢年过节就不可能不庆贺。”还是跟着祝娘子好。可惜。范九叹一口气:“不知道将来祝娘子会不会回洛阳去。她如果回洛阳开余味馆也是不错的。”好歹离长安近,真有空时候还能去吃一顿。结果“贾彦青”冷冷扫了一眼范九:“洛阳有什么好的?既是要开饭馆,为何不来长安?”范九感觉有点冤。这……人家老家就在洛阳啊!好好地跑到长安来干啥啊!这不是抬杠嘛!范九委屈,但范九不敢说。默默地做饭。